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漠北以北のBLOG

Believe me,Every word I say, It'wrong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洞穴譬喻——柏拉图  

2010-12-30 21:45:42|  分类: 写-漠北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 

  

柏拉图——洞穴譬喻 - 见贤思齐 - 冬眠的鱼

 在一个漆黑的洞穴中,生活着这样一群人:他们手脚都被铁链捆绑着,无法转身只能背对洞口。在他们面前有一堵墙,背后有一团火,火光将其背影投射到墙上,这些人认为影子是真实存在的。终于,有一天其中一个人挣脱了枷锁,逃出了洞穴,看见了外面的世界。当他再一次返回洞穴,试图告诉他的同伴们:他们所看到的世界是虚假的,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实的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:他受到了所有人的攻击,他们坚持认为: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,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。

许多人在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,也许会嘲笑洞穴中人的愚不可及。更有甚者会对柏拉图的这个譬喻的真实性嗤之以鼻,认为是无稽之谈。对于前者,我想说:“洞中人”莫笑“洞中人”;对于后者,我想说:柏拉图的“无稽之谈”深邃的你根本无法理解。

比之柏拉图的洞穴中人,非常有幸,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,接受者全面的教育,借助日益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包罗万象的网络,我们最大可能的吸收着外来的信息,不断丰富着自身。但是尽管如此,我们的视野范围依然是有限,相对于这个世界将近无限的复杂,我们所拥有的全部信息,几乎是微不足道的。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、认识人、接受的教育构成了约束我们思想能力的洞穴,我们依然法无法想象洞穴之外的东西。

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复杂,就像一座座绵延的群山。我们每个人从山脚下出发进入这片森林,开始各自的生命历程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路径选择。有人向左,有人向右。最终有人登上了某个山顶,而有些人到了某个山腰。虽然基于他们高度的不同,看到的范围也不同。但是每个人真正熟悉的,也就是自己一路走来的那一条羊肠小径。即使在小路附近几步之遥外到底是万丈深渊还是繁花锦簇,也未必能看清楚。更何况群山之外。所以我们可以说:

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由自己的经历和知识所构筑的洞穴之中,从未离开。

我们所能做的也只不过是不断的走出目前自己所处的洞穴,来到一个更大的洞穴而已。而绝不要像柏拉图故事中的洞穴中人固守自己的洞穴,拒绝任何的改变。

不同的人在洞穴问题上的不同在于:一个人超出洞穴的速度有多快,他是否在某一个层次的洞穴里止步。

注释:西方法律思想史作业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55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